FRONT更名SLF引發爭議:Tokens增發四倍引發社區不滿,置換機制備受質疑
近年來,Blockchain項目改名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近期包括MakerDAO更名為Sky Protocol、MATIC更名為POL、Fantom更名為Sonic Labs等,但通常情況下,這些項目都會在Tokens置換過程中給予投資者等值的Tokens。然而,最近Frontier項目的Tokens置換操作卻引發了廣泛的社區爭議。盡管項目方將Tokens總量增發了四倍,但投資者卻只獲得了按原比例置換的Tokens,這一操作引發了社區的強烈不滿。

事件回顧:Tokens增發與置換比例引發爭議
8月30日,幣安宣布完成Frontier(FRONT)Tokens的置換和品牌升級,Frontier更名為Self Chain(SLF),SLF成為新Tokens代碼。根據公告,所有FRONTTokens按照1:1的比例置換為SLFTokens。然而,令社區成員感到憤怒的是,FRONT的Tokens總量在此過程中從9000萬枚增發至3.6億枚,但置換補償卻并未調整,導致投資者手中的Tokens價值被大幅稀釋。

盡管幣安在公告中披露了品牌升級和Tokens置換的信息,但未能及時告知社區關于Tokens增發的情況。這一信息的缺失引發了社區成員的廣泛不滿,許多人認為幣安和項目方在這一過程中存在隱瞞信息的行為。

社區反應:批評與質疑聲四起
在幣安發布公告后,知名KOL@bitcoin136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長文,指責幣安未能在8月19日的公告中提及Tokens增發,導致他提前買入FRONTTokens而遭受了經濟損失。@bitcoin136同時還貼出了他與幣安客服的聊天記錄,客服表示用戶需自行調研項目方背景信息。該事件在社區內引發了廣泛討論,不少成員支持@bitcoin136的觀點,認為幣安和項目方的操作不透明,損害了投資者的權益。

另外,鏈上分析師@defioasis指出,SLFTokens增發4倍,而用戶卻僅按1:1比例兌換,這相當于用戶持有的Tokens價值被稀釋了75%。其他社區成員也紛紛批評項目方和幣安的處理方式,認為這是一種不公平的做法。

項目方回應:增發提案早在年初通過
對于社區的質疑,Self Chain官方在8月31日發布博客回應,稱Tokens增發的決定早在2024年1月通過的投票提案中就已確定。根據提案內容,SLF的總供應量將增加至3.6億枚,其中28.8%將在TGE(Tokens生成事件)時釋放。這一增發旨在提高網絡安全性,吸引更多投資者,并支持新一代Blockchain網絡的發展。

結語:項目改名頻繁,置換機制應更加透明
隨著越來越多的Blockchain項目進行品牌升級和Tokens置換,投資者的權益保障問題變得尤為重要。此次FRONT更名SLF的事件凸顯了信息披露和Tokens置換機制透明度的重要性。項目方和交易所應在未來的操作中更加謹慎,確保投資者的利益不受損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