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剛:他改變了泡泡瑪特和Bitcoin
Labubu風靡全球,泡泡瑪特3,400億港元的市值讓創始人王寧成為河南首富。
一個段子再被大家提起:
泡泡瑪特上市前,投資人對王寧的評價是:學歷平平,沒正經上過班,說起話來表情平靜,沒感染力,團隊也沒有精英。泡泡瑪特上市后,投資人對王寧的評價是:王寧性格沉穩,話不多,喜怒不形于色,擁有“消費創業者”的許多優秀品格。
獲得同樣待遇的是,還有泡泡瑪特天使投資人——麥剛。
在這家潮玩巨頭崛起之前,麥剛自嘲是被主流資本圈“踢出群聊”的“另類投資人”;而當泡泡瑪特市值飆升,他又被請上“神壇”,搖身一變成為投資界的傳奇人物。
然而,麥剛的傳奇遠不止于潮玩領域。
鮮為人知的是,全球頭部加密交易平臺OKX的創始人徐明星也是泡泡瑪特的投資者,斬獲數千倍回報,而這一切,離不開麥剛。
麥剛也是是徐明星的伯樂,創立投資了他最早期的創業項目豆丁網,后來又聯合創辦了OKCoin。
甚至,麥剛也是幣安聯合創始人何一的加密引路人。
2014年,在麥剛組織的一次私人聚會上,他將當時還是節目主持人的何一介紹給了徐明星,促成了何一加入OKCoin。隨后,何一又引薦了如今的幣安創始人趙長鵬(CZ)加入團隊,由此揭開了全球加密交易所江湖紛爭的序幕。
他的投資版圖橫跨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領域,卻在各自賽道上都孕育出了改變行業格局的巨頭企業,可以這樣說,麥剛不僅成就了泡泡瑪特,也一定程度上改變了Bitcoin。早期Bitcoin布道者
“2013年,我因為討論Bitcoin,被請出了兩個主流VC圈子的微信群。群內成員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我自認為自己的講授方式很專業,但是有人還是認為我在兜售什么東西。當時我的內心感到非常失落,畢竟作為社會性動物,每個人都希望獲得認同。
這是我第一次有種被VC圈“拋棄”的感覺,也讓我第一次意識到有主流和非主流的圈層,以及個體認知差別。”
2021年,麥剛在接受“家辦新智點”采訪時如此表示。
2025年,這篇名為《麥剛:我被VC圈“拋棄”的這幾年》的文章再度刷屏朋友圈。
此刻,泡泡瑪特市值超過3,400億港幣,較麥剛天使投資估值(1,000萬人民幣)上漲超過2萬倍。
此刻,Bitcoin價格超10萬美元,較2013年年初20美元的價格,上漲超過5000倍。
麥剛從不諱言自己的身份——中國投資界最早投資并大力普及Bitcoin知識的布道者。
2013年,當大多數人不知道,或還將Bitcoin視為金融泡沫時,他已在全國范圍內不遺余力地推廣Bitcoin知識和自己的認知理解。
加密行業OG的申屠青春回憶,他于2013年7月遇到了著名天使投資人麥剛,無意間聊起了Bitcoin。
“麥剛是學金融的,他對于Bitcoin的看法非常到位和超前,比如國家貯備貨幣就是麥剛當時說的,現在已經成了現實。不得不說,麥剛是一位很強大的Bitcoin道者,他大大強化了我從業Bitcoin的想法,他說他投了OKCoin,還介紹我跟除明星認識。我當即從股市撤回所有資金,從OKCoin購買了800個Bitcoin,當時價格90美元。”
在麥剛看來,Bitcoin用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一、Bitcoin是數學家、極客們、網絡學家用分布式算法去模擬出了完美貨幣的屬性;二、這種屬性是用分布式強大無比的計算機的算力維護。
他將人類社會的貨幣形態分為三種:一是以貴金屬金為代表的貨幣體系,二是以政府信用為支持的信用貨幣。Bitcoin的出現讓人類進入了第三個貨幣時代。他強調,這三種貨幣形態將長期共存,就如同互聯網出現后并未完全取代傳真機和電話一樣。
關于Bitcoin,麥剛在2014年就提出了一個預言:Bitcoin將成為大國博弈的工具。
“我不是無政府主義者,也不是宣揚我們今天用Bitcoin,不用人民幣了。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未來短則10年,長則30年,美國會重新構建一個全球貨幣體系,而在這個全球貨幣體系里面,美國很可能會把美元跟新的一系列資產掛鉤,這一系列新的資產包括Bitcoin為代表的Crypto。做到這一點之前,美國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在Bitcoin的領域獲得話語權,這話語權可能是算力、可能是儲備量、可能是定價權。請問美國做這個事情為什么有優勢?因為美國有華爾街,這是全球精英的精英。”
這樣的表達,現在看來或許并不陌生,但請注意,該表述出自麥剛2014年的演講,他積極科普Bitcoin,是希望中國的創業者、中國的企業、普通的中國人,在Bitcoin領域獲得話語權。
“我希望每一個人包括政府機構應該意識到Bitcoin這場博弈的偉大性和復雜性,這個真正關系到我們的子孫后代。美國人在上一個世紀利用美元的強權獲得了美元的鑄幣權,讓全世界為他打工。如果美國人再利用幾十年獲得了Bitcoin的話語權,將會繼續讓全世界為他打工。”
或許也是出于這樣的認知,讓麥剛在2013年OKCoin成立之初,就選擇進行投資孵化。
徐明星與麥剛早于2011年便相識,當時徐明星是豆丁網的CTO,而麥剛是豆丁網的天使投資人。
麥剛和他的合伙人,美國DFJ創始人TimDraper共同作為徐明星的天使投資人,投資了500萬人民幣。TimDraper是美國著名的投資人,早期投過百度,Tesla等。
2014年春節,麥剛找到當時還是電視主持人的何一,請她在朋友圈發布OKCoin的Bitcoin紅包,何一欣然答應。
命運的齒輪從此開始轉動,這不僅為何一打開了Bitcoin世界的大門,也改變了加密世界的歷史。

此外,何一還把曾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任職的趙長鵬挖到了OKcoin做CTO。
麥剛這一系列看似隨意的引薦和連接,最終卻改寫了整個Crypto交易所的競爭格局。
此后,趙長鵬離開OKCoin后創立幣安,何一也隨后加入,共同將幣安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的Crypto交易所,而OKCoin也成為如今全球頭部交易平臺OKX。泡泡瑪特第一位投資人
2020年6月,泡泡瑪特港股上市前半年,麥剛在創業工場公眾號上發文——《泡泡瑪特的故事:從1,000萬到1,000億》,其中1,000萬是麥剛天使輪投資泡泡瑪特時的估值,1,000億則是麥剛當時對泡泡瑪特的期待。
“一千億是一個數字也是一個目標,我相信王寧所領導的泡泡瑪特團隊,有機會挑戰這個目標,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公司。”
結果,泡泡瑪特上市當天就突破了千億市值,如今上市5年,泡泡瑪特市值更是突破3,000億,穩居港股明星企業之列。
回溯到2012年,泡泡瑪特還只是蝸居在北京一間簡陋民宅里的小公司。當年5月,創始人王寧給麥剛發了一封郵件,卻在對方郵箱中靜靜躺了三個月才被發現。
這個偶然的發現,成就了一段珍貴的投資緣分。
2012年8月,25歲的王寧與麥剛首次見面。年輕的王寧穿著一條當時尚未在中國上市的潮牌短褲,這個細節讓麥剛敏銳地察覺到了他對潮流的獨特嗅覺。從首次會面到簽約投資,整個過程僅用了短短五天。
2012年8月10日,麥剛支付了第一筆投資款,累計200萬元,成為泡泡瑪特的第一位天使投資人。

然而,除了麥剛,資本市場并沒有多少人真的看好王寧和泡泡瑪特。
王寧幾乎見遍了所有的投資人和FA,不僅拜訪了財務機構,甚至連光線傳媒、奧飛這樣的產業資本都去見過,但每次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湖南衛視旗下的基金,在盡調很久后仍未投資,最后一次會面時甚至對王寧說:“這么千載難逢的機會怎么會輪到你們呢?”
融資不斷受挫,也導致泡泡瑪特長期處于資金緊張的局面,曾經公司賬上甚至只剩不到100萬元,連發工資都成問題。
“網上流傳的融資信息是不準確的,很多數字都是公司在后期發展順利后,股東間進行的股權轉讓,并不是公司的融資,公司發展歷程中從外部融到的資金總額其實是非常少的。在泡泡瑪特發展的早期,融資是很困難的。基本上大部分知名的投資機構都曾看過這個案子,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沒有進行投資。”
麥剛后來回憶稱,王寧在融資受挫期間內心曾有過的煎熬他能感同身受,但在面對艱難的時候,他都依然能感覺到王寧內心的自信和對公司價值的篤信。
2020年泡泡瑪特上市當晚,36Kr一篇題為《泡泡瑪特市值破千億背后:一場中國大基金的集體失手》的文章刷屏整個創投圈,也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和態度的表達。
這種情景,恍如玄幻仙俠小說中的勵志劇情——一度被視為“廢柴”的男主最終一鳴驚人,讓所有曾經看低他的人汗顏不已。
在麥剛看來,王寧多次融資受挫可能是泡泡瑪特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磨練,沒有這個磨練的話,泡泡瑪特可能就走不到現在這一步。
“第一,因為沒有融資,泡泡瑪特在花每一分錢的時候都非常謹慎;第二,公司一直在尋找突破點,逼迫創始人不斷去思考。”
麥剛一直是一個反風口論的人,他認為泡泡瑪特因為沒有獲得大規模的融資,基本沒有過多媒體曝光,也從來沒有成為風口上的企業,后來反而成為了創造風口(開創行業)的神話。麥剛其人
看到這里,或許你會更加好奇,麥剛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主流VC眼中的“異類”為何能同時拿到泡泡瑪特、Bitcoin、OKCoin這種大結果?
1996年,麥剛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后便投身創投行業,是中國最早一批從事風險投資的人。
2001年,他赴美國加州大學(UCLA)攻讀MBA,期間獲得加州大學創業大賽第一名以及全美大學創業大賽第五名。在美國期間,他遇到了他的“吳宗憲,與硅谷創投界教父TimDraper結緣,由此進入美國硅谷創投圈。
“Timdraper是我的導師,以前的老板,是我最早的天使投資人,非常感謝他,當年栽培了我,投資我當年的公司。”
2005年,他與TimDraper共同創辦了創業工場(VenturesLab),這是國內最早的創業孵化器的機構之一。
與主流VC截然不同,麥剛選擇了一條“另類”的投資道路。
他從未對外募集過基金,始終堅持用自有資金進行投資。在他看來,當前風險投資行業存在“規模詛咒”——很多大基金為了提高投資命中率采取"撒錢模式",這種做法往往會降低LP的回報率。創投行業最佳的運作模式是小團隊“作坊式”打法——由一個領頭人帶著三五個精兵,深耕細作,在二十個項目中爭取有三五個能跑出來。
對于風口,他持謹慎態度。他認為創業者和投資人更應該關注機會的本質,而不是盲目追逐。他總結出三個驗證"公式"來判斷項目:
你的公司解決了什么問題?
誰是你的競爭對手?
為什么你會贏?
基于豐富的創業和投資經驗,麥剛對互聯網創業進行了模式劃分,提出了著名的“鼠標和水泥理論”。
第一種是“鼠標模式”,即純互聯網模式,代表是早期的搜索引擎、社區網站等,特點是創業者主要通過電腦就能開展業務;
第二種是“鼠標加水泥模式”,如58同城、去哪兒等,這類企業通過互聯網獲取流量,再將流量轉化為傳統行業的商業價值;
第三種是“水泥加鼠標模式”,典型代表如小米、黃太吉等,這些企業本質是傳統行業,但充分運用互聯網特性進行創新。
或許你會認為大學畢業就做VC的麥剛更多是一個理論家,缺少創業經驗,但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連續創業者。
1999年,麥剛在浦東科創期間投資了當年中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勇奪第一名的易得方舟,也正是因為這個項目,麥剛廣結良緣,和眾多創業者開啟了連續創業之旅。
2003年,麥剛與易得方舟創始人之一馬云共同創辦億友并任CEO。公司獲得了硅谷大佬TimDraper,日本富豪光通信董事長等人的天使投資,后被法國上市公司Meetic收購。
2005年,麥剛作為天使投資了易得方舟創始人之一童之磊創辦的中文在線,2015年1月該公司在A股創業板成功上市。
2006年,麥剛與易得方舟創始人之一魯軍一起創辦了后來中國最大的O2O客戶關系軟件公司通卡,后被騰訊收購。2007年,麥剛還與曾經在億友實習過的JonathanLin共同創辦了曾經全球最大的中文文檔分享網站豆丁網。
2010年,和通卡的另外一個創始人鄧煜共同投資創辦中國最大的智能電視內容聚合服務商——泰捷。
2013年,與豆丁網CTO徐明星共同投資創辦了Bitcoin交易平臺——OKCoin。
看似神奇的創業經歷,背后其實有一條清晰的線索:“善待他人,廣結善緣”。
“人生就是你跟你周圍的朋友們的整個關系的延續,所以善待朋友,善待他人,才能成就自己,當然要識人,交到爛人是害了自己。我想不管是創業還是投資,到最后你會發現,回饋給你的,我認為其實是你的人品,或者說你的人品的放大效應。”麥剛曾經說道。
但,最讓我動容的還是一個細節。
20年前,麥剛在創立創業工場的時候,自己設計Logo、搭建了網站,并在公司官網寫下了這段話:或許你一生的目標就是創辦成功的企業,但是最終在你的墓志銘上留下的卻是“仁慈的父親(母親)”、“一生最愛的伴侶”、“慷慨的朋友”,而不是“偉大CEO”。你會發現,帶不走的是功名和財富,留下來的是情感和回憶。
如今,這段話依然還在首頁。
